这项研究是由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上述3家研究机构23日联合公布了这一科研成果。
长期以来,医学界在临床治疗时发现,所有接受强化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停止治疗后身体中很快又重新出现艾滋病病毒,并由此推断在感染者的机体中不但存在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所,而且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为解开这一难题,法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发现,肠淋巴结为艾滋病病毒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保护屏障,不但艾滋病病毒检测呈阳性者体内的该病毒无法被彻底消灭,一些感染艾滋病病毒10年后血检仍为阴性者的肠淋巴结中也藏匿着艾滋病病毒。
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肠淋巴结中的T-CD8淋巴细胞(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活力较差,其他组织中的这种被称为杀手的淋巴细胞通常能够消灭被感染的细胞,控制病毒,但肠淋巴结中的这种淋巴细胞缺乏这一能力,从而导致艾滋病病毒在其中藏身,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器官,使病情加重。
随后,研究人员证实导致肠淋巴结中T-CD8淋巴细胞功能缺损的是TGF-β细胞因子,正是它抑制了T-CD8淋巴细胞的活性,导致其早衰。
法国科学家表示,他们的研究为彻底战胜艾滋病提供了新思路,比如抑制TGF-β细胞因子,修复功能受损的T-CD8淋巴细胞,以及加强针对肠淋巴结的治疗等。这也将是他们下一步的主攻课题。
相关文章
- 新的希望:艾滋基因疗法
- 部分艾滋患者药物过敏是基因所致
- 艾滋绝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 诺奖得主:艾滋治疗疫苗有望四五年内诞生
- 数学模型提示对抗艾滋新方法
- 基因决定你会染上艾滋?
- CD8+T淋巴细胞是天生的艾滋杀手?
- 研究:抗艾滋病毒新物质可阻止病毒复制
- 除了艾滋,还有多少疾病是来自动物
- 艾滋病毒也可作为基因治疗工具应用
- 艾滋病:不是绝症而是一种慢性病
- 中国:考虑、着手修改有关禁止艾滋感染者入境的规定
- 联合国欢迎韩美取消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入境限制
- 美国取消已实施23年之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入境禁令
- 我国《艾滋病学》出版,填补领域空白
- 艾滋病毒的另一隐蔽藏身处:睾丸
-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艾滋用药意见
- 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新“艾滋疫苗”被质疑
- 前沿:只能防病毒不能避孕的“分子”安全套
- 研究:改造后的干细胞可杀死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