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小病进药房,大病进医院”已为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接受,而且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OTC(非处方药)药物的不断推出,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地凸现。
与此相对应的,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药,自觉地保护自身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健康活到100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引入“OTC概念”三周年之际(2000年1月1日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我们采访了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从“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角度给大家提个醒。
“药毒”危害不可小视
杜文民博士说,“药品不良反应未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这是件危险的事。”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1年报告显示,在上海的31家三级医院中,竟有19家三级医院未报告一起药品不良反应。全市总共只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509例,其中3例致死,近10例严重致残,过敏性休克更多,这些都与药品的用法与用量有关。杜博士称,在正常情况下,上海每年的药品不良反应至少在3000例以上,但绝大部分被“漏报”了。19家三级医院一年竟没有一起药品不良反应,叫人怎么相信?
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0万名住院病人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因严重不良反应入院治疗的患者在25~50万之间。
而病人不遵医嘱盲目加量,或自已随意买药自服,则更加危险。譬如一种属于国家二级控购药品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利他林,竟成为上海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寻觅的“聪明药”。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就自以为孩子得了“小儿多动症(BMD)”,自行弄来利他林给孩子吃。家长们你可知道,当你的孩子出现不思饮食面色苍白,有的甚至产生了抑郁症等情况时,这些可都是那个“聪明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呀!
热门文章
-
慢性丙型肝炎首次应用DNA疫苗治疗
2023-02-28 09:00
-
两大抗肿瘤药物为患者添福音
2023-02-28 09:00
-
芪丹通络颗粒 治疗糖尿病显神通
2023-02-28 09:00
-
关于揭示治疗银屑病分子基础的研究
2023-02-28 09:00
-
中国将迎来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2023-02-28 09:00
-
探索酒精肝的最新疗法
2023-02-28 09:00
-
回顾拉米夫定的10年国际临床应用
2023-02-28 09:00
-
用于治疗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最新药物
2023-02-28 09:00
-
惊!治疗“硬皮病”新药竟以野西瓜为原料
2023-02-28 09:00
-
可降低AMD所必需的治疗次数的新方法
2023-02-28 09:00
-
揭秘:抗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药物
2023-02-2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