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逐渐成为高危险疾病,每年都有很多的人因为糖尿病而遭受各种困恼。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这就不容忽视了。下面请看那些能生出糖尿病的坏习惯,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招了。如果你属于隐性患者,那么就要注意平时生活的一些细节了。
十个坏习惯生出糖尿病
1、控制不好慢性疾病:
1、控制不好慢性疾病:临床上,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常常彼此伴随,于是,这些症状被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血脂、血压、尿酸等控制不好,也会影响血糖水平,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2、吃太多高热量食物:
2、吃太多高热量食物:油炸食品、大鱼大肉、甜食饮料,对高热量食品来者不拒、毫无节制的话,时间久了,体重、腰围眼见着增加。糖尿病和肥胖关系密切,二者常常相伴而来。
3、偏食精米白面:
3、偏食精米白面:精制的谷物,好吃,但会迅速升高血糖,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也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4、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4、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果、蔬菜和全麦类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消化较慢,吃了以后,血糖升高没有那么快。每天饮食膳食纤维不足,对健康不利。
5、吸烟、酗酒:
5、吸烟、酗酒:这两项都会干扰体内葡萄糖的正常代谢,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且烟酒对血管都会有损伤,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6、总是熬夜:
6、总是熬夜:一方面,长期熬夜会让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释放增多,胰岛素的降糖能力减弱。另一方面,睡眠不足会增加饥饿程度和食欲,总是吃东西,再加上身体劳累,活动量减少,超重或肥胖在所难免。如此共同诱发糖尿病。
7、忽视睡觉打鼾:
7、忽视睡觉打鼾:睡觉严重打鼾者,可出现呼吸暂停、胸闷憋醒、白天嗜睡等症状,医学上称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发现,这种疾病与糖尿病也有相关性。缺氧以及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会使各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反应不足,更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8、长期情绪不好:
8、长期情绪不好: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易引起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升高血糖。
9、精神压力大:
9、精神压力大:在医学研究中表明,如果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诱发糖尿病。人在精神紧张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会增加,此时血糖也会跟着升高,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患糖尿病。
10、久坐少动:
10、久坐少动:现在不少人,成天面对电脑、手机,患上了“懒人症”。要知道,持续6个月不运动,体重、腰围、体内脂肪分布、血脂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则会下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而超过80%的2型糖尿病与缺乏运动有关。
有项研究显示:每天坐着看电视1~2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看电视在1小时以内的人高9.2%。如果超过4小时,这个风险则提高到1.5倍。
运动是糖尿病的“治疗处方”
研究显示,6个月运动即可使己糖激酶活性增加35%,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加75%,肌糖原的合成、贮存能力和氧化代谢能力增强,有利于维持糖代谢稳定。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对糖耐量受损的患者和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不仅可降低即时的血糖,还有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下面来看看运动是怎么治疗糖尿病的。
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关文章
- 糖尿病患者吃感冒药这些禁忌要知道
- 糖尿病初期的6个表现
- 注意!这些糖尿病饮食误区要小心
- 糖尿病患者患贫血症 这三点是主因
- 糖尿病容易找上谁 揪出患病四大原因
- 妊娠期糖尿病 六大症状显示你患病了
- 糖尿病六大症状 快来自查一下
- 刚饱就饿或为糖尿病 两招教你预防糖尿病
- 盘点糖尿病的四大危害
- 警惕!出现这10个征兆说明是糖尿病
- 空腹血糖正常还会得糖尿病吗?有可能!
- 糖尿病前期可“伪装” 要格外留心!
- 2型糖尿病更易患癌 防癌前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 糖尿病前期是什么?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 血糖上蹿下跳 夏天监测血糖做好这几点
- 新生儿糖尿病是什么?出生后6个月为发病阶段
- 二型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该怎样治疗
- 怎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 血糖高≠糖尿病 糖尿病正确诊断很简单
- 这7个都是糖尿病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