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科范学胜教授说:“退下来的老年朋友都应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如此方能心理健康,晚年生活愉快幸福。 ” 记忆力与感知功能的衰退降低了老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及反应灵敏性,也降低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导致老年人心理脆弱,容易产生嫉妒、任性、固执、爱猜忌、好发牢骚及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形成所谓的抑郁型、冲动型或猜疑型等类性格。 身体的衰老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动作笨拙不协调,容易疲劳和易发生意外事故。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现焦虑、忧伤与失望等情绪。 面对生理、心理的各种不如意,老年人尤其要重视心态的调整,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尽量做到随遇而安、心胸开阔。 随遇而安的想法即能使自己较好地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又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态。例如:遇上别人级别高、条件好、待遇优厚时不眼热;遇上喜争风吃醋、爱占便宜好拔尖的人,能宽容、谦让;遇上看不惯的事儿能不生真气。只有这样,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才能笑口常开。
相关文章
- 老年人摆正心态“五步走”
- 教你认清老人常见的几种心态
- 老年人必要克服六大不良心态
- 老年人适当的“娱乐心态”也不为过
- 老年人的心态相较年轻人 更易乐观
- 揭秘:老年人的心态与睡眠的关系
- 奇!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态也能降血脂!
- 老年人心态不宜输给年轻人!
- 中老年人克服怕老心理的秘诀!
- 老年人再婚的心理应如何进行调整?
- 分析:中年女性的性心理表现
- 揭秘:老年人性心理忧郁症
- “富贵病”对老年男人性心理产生的影响?
- 盘点:更年期较常见的心理异常
- 揭秘:更年期的性心理的心理卫生
- 空巢老人空“巢”莫空“心”
- 守护空巢老人各有各的妙招
- 空巢老年人的心理该如何调整?
- 老年夫妻为何容易发生精神暴力?
- 老年人应该各有各的朋友